花火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。

为什么逃避讨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?

  “Being honest about how we feel does not make us weak; it makes us human.”


  仔细思考,我其实是对mental illness和psychopathology是有偏见的。可能因为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里,人们不断告诉我:“你要想开点嘛”“这就是个小事情,你想那么久”“你多让一下TA嘛”等等。慢慢地,我也开始不会像外界表达我的感受与情绪,把自己的小心思封存起来,因为那是懦弱的,扭曲的表现。以至于有段时间身边人诊断抑郁症或者躁郁症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是:看来他们不够坚强啊,好懦弱。我被我这种想法震惊到了。为什么我第一反应不是同情,感同身受,而是挖苦,而是歧视,而是反感?当然,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我也逐步改正过来了;但我还是震惊于这种文化背景下带来的扭曲且不自知的思想。


  在看到关于mental illness stigma的TEDtalk的时候,有一个案子讲的是一个来访者患有严重的边缘型人格(boardline personality disorder),无法去控制自己的冲动,以及经历无处次suicide。通过psychiatrist一步一步的治疗,最后这个来访者回归了正常的生活,结婚,考进医学院,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等。康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她写信感谢这位psychiatrist。但让医生震惊的不是感谢他的医术有多么高超,治疗的有多么好,而是感谢这位医生的同情心(compassion)

听完演讲后,我被compassion的力量惊艳到了。凭着医生的言语,就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回归正轨。(当然同情心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)


  我一直不喜欢emo还有网抑云,🐑,小🐑人,喜羊羊这类词。因为它们背后都存在歧视和偏见。语言的力量是可怕的。设想你在对一个人深夜倾诉自己的情感或者对一件事的感觉后,对方嬉皮笑脸地告诉你:“哟,你小子又深夜emo啦?网抑云啦?”你是什么感觉?应该不想继续倾诉下去了吧?也会觉得这个朋友不尊重你。


  这也是mental illness stigma的一个原因。因为这些梗,这些带有歧视的词,封住了想要倾诉自己情绪和想法的人,让真正有心理创伤的人缄口不言,沉默不语。因为没有人真正在意他们的想法。

评论

热度(1)